“现代化不仅仅是有高楼大厦,没有乡村现代化就没有苏州的现代化!”昨天下午,全国人大代表、市委副书记、市长严力受邀做客新浪网,聚焦苏州统筹城乡发展。转型升级、改善民生等热点话题,并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苏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约为2,333,601,全国最小;居住在花园小区的苏州农民有社保、医疗保险、集体资产股权分红;未来,苏州城乡居民也能共享平等、普惠的社会保障服务……不少网友对苏州城乡居民的现代生活表示“非常羡慕”。苏州在大力推进转型升级、引领科学和谐发展的同时,如何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针对网友最关心的话题,李彦向网友分享了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验。他表示,改革开放30年来,苏州实现了“农村工业化”和“经济国际化”两次历史性飞跃。当前,苏州正在全面完成全省小康指标、巩固小康成果、提高小康水平的基础上,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是全面提高农村发展水平。没有农村的繁荣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社会,没有农村现代化就没有苏州的现代化。”他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苏州确立了“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借助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机遇和苏州县域经济发展相对均衡的优势,大力推动先进生产要素发展。乡村流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现代文明向乡村传播。城乡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重点是形成统筹城乡发展规划、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的新格局。交流中,严力还介绍了网友关心的苏州围绕农业现代化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做法。苏州42%以上的土地面积是水域,人均耕地不足半亩。“我们认为,如果继续像过去那样实行分户经营,实现现代化是不现实的。”严力表示,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苏州按照“三化一补”的原则,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推进规模化经营。也就是说,对于相对集中、连片的大型农业地区,我们通过产业园区来推动;对小规模农田,培训当地农民进行农场经营;我们将加快推进合作化改革。“三大合作”改革,使苏州农民走上了一条“户户有资本、户户入股”的共同致富之路。目前,农户持股比例已达92%。土地流转财政补贴方面,对自愿流转承包地规模经营的农民,财政部门每年给予每亩300-500元的流转补贴。同时,苏州还率先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对规模化水稻种植提供年度转移补贴。每亩补贴400元。“养儿防老”是中华民族延续了数千年的传统。在苏州,逐步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老苏州”人更加安心、满足。苏州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建设步伐相应加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严力表示,目前苏州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比例较高,下一步重点是如何进一步提高标准。
一是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三年内实现三大一体化,即力争今年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一体化、城乡基本养老保险一体化2012年实行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2013年实行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二是不断提高城乡社会医疗保障水平,推动全市职工医疗保险覆盖面、保障项目、待遇标准“五统一”、医疗救助和管理系统。三是全面优化城乡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积极探索对城乡老年居民、征地养护人员实施社会管理服务的有效模式,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平等、普遍受益。社会保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