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动员:宝宝的饮食习惯
宝宝上幼儿园前吃的食物比大人要精致,需要单独准备。很多家庭都会让宝宝先吃饭,或者给他单独开一个小餐桌,认为这样宝宝会吃得更好,也能更好地照顾宝宝。其实,如果我们从小就让宝宝养成和家人一起吃饭的习惯,对宝宝未来的智力发育更加有利。
1.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全家人的动员
对于1岁多刚刚开始学习吃饭的宝宝来说,和家人一起在餐桌上吃饭是一种享受,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观察父母的饮食行为,宝宝通过不断的模仿和练习来掌握饮食技巧。研究发现,这些婴儿比单独吃饭的婴儿更容易、更快地学会自己吃饭。
方法一:设置专用座位
在餐桌上为1岁以上的婴儿设置专门的座位,可以通过放置儿童安全餐椅来实现。餐椅可以将宝宝约束在餐桌上,防止他乱跑,也可以减少宝宝玩食物的杂乱“战场”。这是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基础。
方法二:一家人一起吃饭
全家人一起吃饭,就会吃得相对健康。因为要学会份量控制,所以每个人拿到的食物量都比较有限,而且每个人的用餐时间都是一致的。个人不能随心所欲地决定进餐时间,这样可以防止宝宝吃饭时间过长。如果感觉自己吃得太多,或者单独玩食物,要适当控制宝宝的吃饭时间。
方法三:自己做好温饱
全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宝宝可以决定吃多少。宝宝会服用适当的份量。家长根据宝宝平时的食量来决定是否给宝宝添加更多。一般来说,宝宝吃完饭就算饱了。如果他觉得宝宝还没吃饱,可以酌情多加一些。
方法四:选择宝宝专用餐具
给宝宝买专用的餐具。应该是不怕摔或者下面有吸盘的。它应该小、安全且易于使用。同时最好有独特的外观和漂亮的卡通图案。这样的餐具可以给宝宝带来好心情,刺激食欲。
方法五:愉快的就餐氛围
全家人在餐桌上要营造愉快的就餐氛围,说这顿饭真好吃,有菜有肉,我饿了,好吃等等。对食物挑剔,或者不善待食物。自己不要做出任何极端的评论,比如说这道菜不好吃或者那道菜太咸。同时,宝宝也被视为餐桌上的一员。有时,你可以通过语言、身体和眼神与宝宝交流。大一点的宝宝可以多参与进餐活动,比如让宝宝帮助大人传递餐具等,这些都能对宝宝未来的社交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方法六:吃饱后吃剩菜
“吃掉你盘子里的所有食物!”婴儿经常被教导这种体现“教育”的餐桌礼仪,所以即使他们吃饱了,也必须吃完盘子里的食物。事实上,这种做法并不科学。妈妈们要注意,宝宝吃饱了就应该停止进食。一旦你确定你的宝宝已经吃饱了,就允许他们离开餐桌去做自己的事情。
2.饮食习惯常见误区
误区一:边吃边玩
经常看到妈妈们在给宝宝喂奶时,让宝宝坐在小椅子上,玩手里的玩具,或者专心地看电视。作为妈妈,这种喂养方式是最简单的。宝宝不会伸手去抢饭碗,吃饭的过程会很顺利,甚至会吃得更多。
专家点评:
吃饭也是训练宝宝注意力的过程。在简单安静的环境中进餐时,宝宝可以集中精力进食并与喂食者交流,有利于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蠕动的动员。电视和玩具会转移宝宝的注意力,降低宝宝对食物的味觉敏感度和饥饿感和饱腹感,混淆宝宝对吃饭、玩玩具和看电视的行为理解。久而久之,宝宝就会养成边吃边吃的习惯。打球的坏习惯。
正确做法:
·喂宝宝时不要打开电视、玩手机、玩具、iPad。
·不要在宝宝的餐桌上放置玩具。
·对于年龄较大的宝宝,可以设置进餐时间限制和奖惩。
·要求宝宝专心吃饭的同时,同桌就餐的其他人也应该专心吃饭。
误区二:喂食会更干净
有些宝宝早在10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喜欢用勺子“吃”食物。有的妈妈认为:“如果让宝宝自己吃东西,头上、脸上、地板上都沾满了东西,真烦人,还不如大人给他吃干净。”,省事了!”
专家点评:
宝宝到10个月后,手指运动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逐渐增强,开始有强烈的自己吃饭的欲望。这个时期是宝宝开始学习自己吃饭的最佳阶段。自己吃饭不仅可以增强宝宝吃饭的兴趣,还可以锻炼手指小肌群的发育和手眼协调能力。它还可以增强宝宝的自信心。宝宝想要自己吃饭,是对独立人格的向往,应该积极鼓励。
正确做法:
·准备一个特殊的用餐区。可以在餐椅下面垫上塑料布或报纸,给宝宝围上围兜等。